成语尽善尽美最初和什么艺术有关:探寻成语起源与音乐艺术的紧密联系
成语“尽善尽美”最初与音乐有关。它源自《论语·八佾》,原文是:“子谓韶:‘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’谓武:‘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’”这里的“韶”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音乐,孔子认为它不仅形式上非常完美(尽美),而且在道德内涵上也达到了极致(尽善)。因此,“尽善尽美”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事物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。亲爱的读者们,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向往的成语——“尽善尽美”。你有没有想过,这个成语最初和什么艺术有关呢?别急,让我带你一探究竟!
一、成语的起源

“尽善尽美”这个成语,最早出现在《论语·八佾》中。孔子在评价韶乐时,用了“尽美矣,又尽善也”来形容它。这里的“韶乐”是一种音乐,源自上古舜帝时期,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综合艺术。
二、韶乐的魅力
那么,韶乐究竟有什么魅力,能让孔子发出如此赞叹呢?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。
1. 优雅宏盛的乐曲

韶乐的乐曲优雅、宏大,让人陶醉其中。它既有古典的韵味,又不失现代的时尚感。每当韶乐响起,仿佛就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,让人心生敬畏。
2. 优美动人的舞蹈
韶乐的舞蹈优美动人,舞姿翩翩。它既有古典的端庄,又不失现代的活力。每当韶乐的舞蹈上演,仿佛就能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,让人陶醉其中。
3. 歌颂文德治天下的主题
韶乐的主题是歌颂文德治天下,弘扬正能量。它以舜受禅让、以文德治天下为背景,展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。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,让人心生向往。
三、武乐的遗憾
与韶乐相比,武乐虽然也是一种风格独特的音乐,但在内在方面稍显不足。武乐的乐曲壮阔、豪放,曲调却有些隐含晦涩之感。舞蹈遒劲有力,但与韶乐相比,总觉得少了那么一份优雅。
四、孔子的评价
孔子在评价韶乐时,用了“尽美矣,又尽善也”来形容它。这里的“尽美”指的是韶乐的乐曲、舞蹈等外在形式非常优美;“尽善”则是指韶乐的主题、内涵等内在方面非常积极向上。
而武乐虽然“尽美”,但在“尽善”方面却稍显不足。因此,孔子认为韶乐才是真正的“尽善尽美”。
五、成语的传承
“尽善尽美”这个成语,经过几千年的传承,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。它不仅是一种赞美,更是一种追求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用“尽善尽美”来形容那些完美无缺的事物,激励自己不断追求卓越。
六、
亲爱的读者们,通过今天的分享,相信大家对“尽善尽美”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它最初与音乐有关,源于孔子对韶乐的赞叹。韶乐以其优雅的乐曲、优美的舞蹈和积极向上的主题,成为了“尽善尽美”的典范。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,追求生活中的美好!